《宣宗实录》卷六六:
宣德五年五月乙卯,以两朝实录成,升纂修等官。
(四)宣宗
《明史》卷九七《艺文志》二:
《宣宗实录》一百十五卷、《宝训》十二卷,杨士奇等修。
《英宗实录》卷四一:
宣德十年(1435)七月丙子,敕礼部修实录,命太师英国公张辅为监修官。少傅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少傅兼谨身殿大学士杨荣、翰林学士杨溥为总裁,侍讲学士王英侍读学士王直为副总裁,与纂修官李时勉、钱习礼、蔺从善、苗衷、曾鹤龄、马愉、高榖、胡穜、邢宽、周叙、尹凤岐、孙曰恭、习嘉言、陈叔刚、陈循、曹鼐、仪铭、王一宁、杜宁、储懋、杨翥、林文、钟复、董璘、杨寿夫、刘球、刘铉、洪玙、张益等同纂修。正统三年(1438)四月乙丑进《宣宗皇帝实录》,丙寅赐监修官张辅等彩币表里有差,庚午赐张辅等八十五人宴于行在礼部。辛未以《宣庙实录》成,升纂修官李时勉等官有差。
(五)英宗
《明史》卷九七《艺文志》二:
《英宗实录》三百六十一卷,成化元年(1465)陈文等修。起宣德十年正月,讫天顺八年正月,首尾三十年。附景泰帝事迹于中,凡八十七卷。
《明宪宗实录》:
天顺八年(1464)八月丁酉,敕修《英宗实录》。命会昌侯孙继宗为监修官。吏部尚书李贤、翰林学士陈文、彭时为总裁官,吏部侍郎李绍春、侍讲学士刘定之、南京国子监祭酒吴节为副总裁官,与纂修官柯潜、万安,侍讲学士李泰、江朝宗、杨守陈,侍读学士周洪谟、孙贤、刘珝、丘濬,修撰刘濬、陈鉴、刘吉、谢一夔、彭教,编修徐琼、陈秉中、彭华、刘健、尹直、李永通、郑环、张元祯、汪谐、吴钺、罗景,检讨邢让、张颐、耿裕、周经,谕德黎淳、童缘、刘宣等同纂修。至成化三年八月丁巳书成,监修官孙继宗率纂修官等奉表进呈,赐宴于礼部,并赐钞帛有差。
英宗朝土木之变,于谦功最大,复辟后以非罪死,至修录时是非犹未定,丘濬力主谦之有功社稷,众论遂定。易储之奏,人以为出江渊,亦以濬言辨正。何乔新《何文肃公集》卷三〇《文庄丘公墓志铭》:
修英庙实录,或谓少保于谦之死,当著其不轨之迹。公曰:“乙巳之变,微于公天下不知何如!武臣挟私怨,诬其不轨,是岂可信哉!”众以为然,功过皆从实书之。执笔者谓王竑易储之奏,出前工部尚书江渊,史馆多以为然。公独曰:“闻当时竑教其兄为此,觊免死耳。且广西书奏用土产纸,易辨也。”索其奏验之,果广西纸,众乃服。
录中记土木败耗至京师,廷臣聚议时,太监李永昌有内主决策功,王世贞则以为此乃永昌嗣子泰在史馆所杜撰,不可信也,《史乘考误》卷五:
史言:“京师戒严,羸马疲卒,不满十万,人心汹汹。群臣众哭于朝,议战守。有欲南迁者,尚书胡濙曰:‘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侍郎于谦曰:‘欲迁者斩!为今之计,速召天下勤王兵,以死守之。’学士陈循曰:‘于侍郎言是。’众皆曰:‘是!’而禁中尚疑惧,皇太后以问太监李永昌,对曰:‘陵寝宫阙在兹,府库百官万姓在兹,一或播迁,大事去矣。独不监南宋乎?’因指陈靖康事,辞甚切,太后悟,由是中外始有固志。”按所谓胡濙、于谦、陈循之说有之。第考一时刘文安、叶文庄诸公所记,俱言侍讲徐珵召入,倡南迁之计,而太监金英斥之使出,学士江渊乃更为固守之说以对,遂得大用。当是时内微金英,外微谦,几摇动矣。而史皆不载。所载李永昌对太后语,稗官数十家俱不及也。按修史在成化初,李永昌柄司礼,方贵重用事,而嗣子泰以学士在史馆,溢美之谈,大抵未足信也。
(六)景帝
英宗南宫复辟后,杀景泰帝。成化时修《英宗实录》,仅附其事迹于《英录》中,凡八七卷。时有主革景泰帝号者,纂修官尹直执不可。《明史》卷一六八《尹直传》:
成化初充经筵讲官,与修《英宗实录》。总裁欲革去景泰帝号,引汉昌邑、更始为比。直辩曰:“实录中有初为大臣,后为军民者,方居官时则称某官,既罢去而后改称。如汉府以谋逆降庶人,其未反时书王书叔如故也。岂有逆计其反而即降从庶人之号者哉!且昌邑旋立旋废,景泰帝则为宗庙社稷主七年。更始无所受命,景泰帝则策命于母后。当时定倾危难之中,微帝则京师非国家有,虽易储失德,然能不惑于卢忠、徐振之言,卒全两宫,以至今日,其功过相准,不宜去帝号。”时不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