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员工不可不知的12个人(全文在线阅读) > 周伟焜—找准了支点就能撬开事业
古人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先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将来才有机会大展宏图。职场中人要把自己看成一粒种子,千万别把自己扔在盐碱地里。为自己找到实现梦想的舞台,就不会发出“骈死于槽枥之间”的慨叹。自己把自己当成千里马,是锥处囊中还是酒囊饭袋,不需要太长时间,就能被证实。
就是这个范儿:我只在乎成就感
22岁的周伟焜刚刚从香港大学毕业,就作为数据中心服务部门的程序培训生加入了IBM。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在这里居然一待就是41年,这样的情况在全球的任何一家IBM子公司恐怕都是少见的。有人开玩笑说,IBM可能是一家适合养老的公司,周伟焜不就是经典实例吗?
在IBM工作的前25年,周伟焜平均每两年换一个岗位,他做过技术、做过销售、做过行政,甚至还做过服务。1984年夏天,他被任命为IBM亚太区总部行政助理,此后又先后担任了IBM香港业务总监、IBM台湾公司总经理、IBM澳大利亚服务部副总裁等,工作的地点从中国香港延伸至日本、澳大利亚等地,职位越做越高,管理范围也越来越广,最后出任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直到退休。
其实,周伟焜也曾考虑过要离开,但是每隔两年左右,他总是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别的公司来挖他的时候,他会这样礼貌地回绝:不要浪费时间了,你们的时间比我的要宝贵得多。后来周伟焜也庆幸自己当初没有离开。在IBM的41年中,周伟焜还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换一份工作和留在同一家公司施展才华,实际上结果是一样的,关键是在工作中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
2009年,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他阐发了自己的观点:
经济观察报:您自1995年开始在中国工作直至退休,一直都没有离开,有没有曾经感觉到“闷”?
周伟焜:实事求是地说,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并没有打算待这么长时间,本以为做三四年就可以离开,但现在我已经在这里退休了。为什么?因为中国是一个“黑洞”,当然这不是贬义,而指中国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地方。在这儿,每天都会有许多新的变化、新的机会和新的挑战,让你舍不得离开。当初我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工作,觉得市场太小,感觉施展不开。后来去了澳大利亚,地方虽然够大,但人太少,市场潜力依然有限。最后来到中国大陆,终于让我“得偿所愿,如鱼得水”。特别是参加了1999年新中国50周年大庆,那时候我就决定,作为中国人,我要在这里做点什么,不离开了。
经济观察报:在IBM中国的这段职业生涯中,哪些事情令您印象深刻?
周伟焜:让我欣慰的是,这十几年IBM中国实现了“成就客户、追求卓越”。我可以举几个例子回答你——
最骄傲的事情:得到客户的认可。
最怀念的事情:得到员工的信任。现在甲型H1N1流感,让我想起2003年的“非典”。那时候我在澳洲出差,很多同事都劝我不要回北京,说太危险。那个时候我的父亲也过世了,家里需要我回香港处理他的后事。但我觉得还是要回北京,于是在回香港处理完家事之后,我就回到了北京办公室。回来之后我们就制订了很多方案,包括如何应对紧急情况,比如客户的机房封了,机器恰好当掉了,我们怎么做。“非典”的经历让我学到一个领导该如何让他的队伍凝聚最强的战斗力。员工对公司非常信任,也忘我地为客户工作,这种公司的凝聚力让我非常感动。
最光荣的事情:得到中国社会的认同。IBM在2004年8月份《财富》中文版评选的“中国最受赞赏的企业”评选中,获得了第一名。IBM用了这么多年,做了很多努力,终于被接受,被看做中国的一分子,我感到很光荣。
经济观察报:工作了41年,您觉得最让您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周伟焜:自豪不敢当,但我个人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是把中国放入IBM最主要的地图里面,当美国总部说世界是平的时候,视野里有中国的地位;同时,我将IBM带到中国,给了IBM中国一个准确的定位,让IBM能为整个国家的进步和改变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