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卷六·性理三(6)
时间:2022-12-1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黎靖德 点击:
次
或问论语言仁处。曰:“理难见,气易见。但就气上看便见,如看元亨利贞是也。元亨利贞也难看,且看春夏秋冬。春时尽是温厚之气,仁便是这般气象。夏秋冬虽不同,皆是阳春生育之气行乎其中。故‘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如知福州是这个人,此偏言也;及专言之,为九州安抚,亦是这一个人,不是两人也。故明道谓:‘义礼智,皆仁也。若见得此理,则圣人言仁处,或就人上说,或就事上说,皆是这一个道理。’正叔云:‘满腔子是恻隐之心。’”曰:“仁便是恻隐之母。”又曰:“若晓得此理,便见得‘克己复礼’,私欲尽去,便纯是温和冲粹之气,乃天地生物之心。其馀人所以未仁者,只是心中未有此气象。论语但云求仁之方者,是其门人必尝理会得此一个道理。今但问其求仁之方,故夫子随其人而告之。”赵致道云:“李先生云:‘仁是天理之统体。’”先生曰:“是。”南升(疑与上条同闻。)
“仁有两般:有作为底,有自然底。看来人之生便自然如此,不待作为。如说父子欲其亲,君臣欲其义,是他自会如此,不待欲也。父子自会亲,君臣自会义,既自会恁地,便活泼泼地,便是仁。”因举手中扇云:“只如摇扇,热时人自会恁地摇,不是欲他摇。孟子说‘乍见孺子入井时,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最亲切。人心自是会如此,不是内交、要誉,方如此。大凡人心中皆有仁义礼智,然元只是一物,发用出来,自然成四派。如破梨相似,破开成四片。如东对著西,便有南北相对;仁对著义,便有礼智相对。以一岁言之,便有寒暑;以气言之,便有春夏秋冬;以五行言之,便有金木水火土。且如阴阳之间,侭有次第。大寒後,不成便热,须是且做个春温,渐次到热田地。大热後,不成便寒,须是且做个秋叙,渐次到寒田地。所以仁义礼智自成四派,各有界限。仁流行到那田地时,义处便成义,礼、智处便成礼、智。且如万物收藏,何尝休了,都有生意在里面。如穀种、桃仁、杏仁之类,种著便生,不是死物,所以名之曰‘仁’,见得都是生意。如春之生物,夏是生物之盛,秋是生意渐渐收敛,冬是生意收藏。”又曰:“春夏是行进去,秋冬是退後去。正如人呵气,呵出时便热,吸入时便冷。”明作
百行万善,固是都合著力,然如何件件去理会得!百行万善摠於五常,五常又摠於仁,所以孔孟只教人求仁。求仁只是“主敬”,“求放心”,若能如此,道理便在这里。方子(拱寿同。)
学者须是求仁。所谓求仁者,不放此心。圣人亦只教人求仁。盖仁义礼智四者,仁足以包之。若是存得仁,自然头头做著,不用逐事安排。故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今看大学,亦要识此意,所谓“顾諟天之明命”,“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方子(拱寿同。)
问求仁。曰:“看来‘仁’字只是个浑沦底道理。如大学致知、格物,所以求仁也;中庸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力行,亦所以求仁也。”又问:“诸先生皆令人去认仁,必要人体认得这仁是甚物事。”曰:“而今别把仁做一物事认,也不得;羁说鹘突了,亦不得。”焘
或问:“存得此心,便是仁。”曰:“且要存得此心,不为私欲所胜,遇事每每著精神照管,不可随物流去,须要紧紧守著。若常存得此心,应事接物,虽不中不远。思虑纷扰於中,都是不能存此心。此心不存,合视处也不知视,合听处也不知听。”或问:“莫在於敬否?”曰:“敬非别是一事,常唤醒此心便是。人每日只鹘鹘突突过了,心都不曾收拾得在里面。”又曰:“仁虽似有刚直意,毕竟本是个温和之物。但出来发用时有许多般,须得是非、辞逊、断制三者,方成仁之事。及至事定,三者各退,仁仍旧温和,缘是他本性如此。人但见有是非、节文、断制,却谓都是仁之本意,则非也。春本温和,故能生物,所以说仁为春。”明作
或曰:“存得此心,即便是仁。”曰:“此句甚好。但下面说‘合於心者为之,不合於心者勿为’,却又从义上去了,不干仁事。今且只以孟子‘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便见得仁义之别。盖仁是此心之德;才存得此心,即无不仁。如说‘克己复礼’,亦只是要得私欲去後,此心常存耳,未说到行处也。才说合於心者行之,便侵过义人路底界分矣。然义之所以能行,却是仁之用处。学者须是此心常存,方能审度事理,而行其所当行也。此孔门之学所以必以求仁为先。盖此是万理之原,万事之本,且要先识认得,先存养得,方有下手立脚处耳。”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