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货篇
△阳货欲见孔子章
或问:“阳货瞰亡以馈孔子,孔子瞰亡而往拜之。阳货之瞰亡,此不足责。如孔子亦瞰亡而往,则不几于不诚乎?”曰:“非不诚也,据道理合当如此。彼人瞰亡来,我亦瞰亡往;一往一来,礼甚相称。但孔子不幸遇诸涂耳。”去伪。
亚夫问:“扬子云谓孔子于阳货,‘敬所不敬’,为‘诎身以信道’,不知渠何以见圣人为诎身处?”曰:“阳货是恶人,本不可见,孔子乃见之,亦近于诎身。却不知圣人是理合去见他,不为诎矣。到与他说话时,只把一两字答他,辞气温厚而不自失,非圣人断不能如此也。”时举。
△性相近章
“性相近”,以气质言;“性善”,以理言。祖道。
问:“‘性相近’,是本然之性,是气质之性?”曰:“是气质之性。本然之性一般,无相近。程子曰:‘性与圣,不可一概论。’”节。
“性相近”,唤做“近”,便是两个物事,这便是说气质之性。若是“降衷”底,便是没那相近了,个个都只一般。佐。
“性相近”,是通善恶智愚说;“上智、下愚”,是就中摘出悬绝者说。僩。
问:“‘性相近,习相远。’‘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书中谓‘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又有移得者,如何?”曰:“上智、下愚不移。如狂作圣,则有之。既是圣人,决不到得作狂。此只是言其人不可不学。”又问:“或言:‘人自不移耳。’此说如何?”曰:“此亦未是。有一般下愚底人,直有不可移者。”问:“‘虽愚必明’,又是如何?”曰:“那个是做甚次第工夫:‘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去伪。
问此章。曰:“此所谓性,亦指气质之性而言。‘性习远近’与‘上智下愚’本是一章。‘子曰’二字,衍文也。盖习与性成而至于相远,则固有不移之理。然人性本善,虽至恶之人,一日而能从善,则为一日之善人,夫岂有终不可移之理!当从伊川之说,所谓‘虽强戾如商辛之人,亦有可移之理’是也。”谟。
先生问木之:“前日所说气质之性,理会得未?”对曰:“虽知其说,终是胸中未见得通透。兼集注‘上智下愚’章,先生与程子说,未理会得合处。”曰:“便是莫要只管求其合,且看圣人所说之意。圣人所言,各有地头。孔子说‘相近’至‘不移’,便定是不移了。人之气质,实是有如此者,如何必说道变得!所以谓之下愚。而其所以至此下愚者,是怎生?这便是气质之性。孔子说得都浑成;伊川那一段,却只说到七分,不说到底;孟子却只说得性善:其所言地头各自不同。正如今吃茶相似,有吃得尽底,有吃得多底、少底。必要去牵合,便成穿凿去。”木之。
问:“集注谓‘气质相近之中,又有一定而不可易者’,复举程子‘无不可移’之说,似不合。”曰:“且看孔子说底。如今却自有不移底人,如尧舜之不可为桀纣,桀纣之不可使为尧舜。夫子说底只如此,伊川却又推其说,须知其异而不害其为同。”因说:“气化有不可晓之事。但终未理会得透,不能无疑。释氏之学,只是定静,少间亦自有明识处。”或问:“他有灵怪处,是如何?”曰:“多是真伪相杂。人都贪财好色,都重死生。却被他不贪财,不好色,不重死生,这般处也可以降服得鬼神。如六祖衣钵,说移不动底,这只是胡说。果然如此,何不鸣鼓集众,白昼发去?却夜间发去做甚么?”曰:“如今贤者都信他向上底说,下愚人都信他祸福之说。”曰:“最苦是世间所谓聪明之人,却去推演其说,说到神妙处。如王介甫苏东坡,一世所尊尚,且为之推波助澜多矣。今若得士大夫间把得论定,犹可耳。”木之。
△子之武城章
问“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曰“‘君子学道’,是晓得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干称父,坤称母’底道理,方能爱人。‘小人学道’,不过晓得孝弟忠信而已,故易使也。”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