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原则,无奈也不妥协(7)
时间:2023-02-26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苏琴 点击:
次
早点铺主要卖豆腐脑和油条。起初,刘洪安和其他经营者一样,为了节省成本,头一天用过的油第二天接着用,如此循环,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一次上网时,他看到一则消息说,食用油反复加温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这并非什么新鲜理论,很多人都知道,只是刚刚毕业,又从来没做过饭的刘洪安没关注过而已,所以觉得很震惊。
想着自己每天卖出去的油条居然会对他人的健康造成这么大的威胁,刘洪安有些良心不安,他决定用一级大豆油炸油条,而且只用一次。
为了让顾客吃得放心,他在铺子旁写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全用油,杜绝复炸”的大标语,还用一张白纸写上了如何鉴别复炸油的方法,贴在了临近油锅的窗口上。同时,他还在油锅旁放了一个“验油勺”,顾客如果不放心,可以随时拿起勺子检验。
这些措施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大家不怕多出钱,就怕吃得不健康。虽然刘洪安每天都要倒掉二三十元的油,但可喜的是,生意越来越好,别的铺子都冷冷清清,而他这里却排起了长队。连当地媒体也被这家小吃铺吸引,纷纷前来采访报道。刘洪安一不小心成了新闻人物,并一跃成为网络红人,大家亲切地叫他“良心油条哥”。
出了名的刘洪安,依然守着自己的早点摊,不过,现在他家的生意可是今非昔比了,营业额翻了好几番。面对大家一致的称赞,刘洪安有些搞不懂,自己的早点铺位置并不好,也不比别人的高级,只是凭着良心卖油条,咋一下子就火了呢?
其实,百姓心里有杆秤,这秤最准、最公道!只要讲良心、有信誉,即使不打一则广告,也会顾客盈门。因为良心就是最好的卖点。
诚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对个人品质、企业道德和社会品格的普遍要求。没有了诚信,一个人就失去了做人的内涵,一个企业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一个社会就失去了稳定的秩序。尽管市场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欣慰地看到,有许多企业家仍在坚守着“诚信”的阵地。
总而言之,对一个企业家来说,最大的诚信是做好自己的企业。唯有做好自己的企业,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对国家、对社会、对员工负责任。格力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股东、对消费者、对经销商、对合作伙伴、对员工的诚信,抵制住了各种商业炒作与利益诱惑,并始终以坦然冷静的心态潜心技术创新和工业制造。这种诚信最终推动企业走向了商业竞争的“良性循环”,在格力电器每一次商战的背后,支撑其获胜的正是“诚信”所创造的正能量。
7.不拿消费者当试验品
作为格力的“一把手”,董明珠曾对下属不止一次提出:“格力产品要有质量。”董明珠认为,质量是一个产品销售的前提,任何一个产品,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质量,才有可能卖个好价格,才敢跟渠道大户叫板,才敢说花钱的广告促销比不上消费者的口碑促销。
因此在产品制造上,格力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不拿消费者当试验品。”在设计中,格力坚持这个原则,新产品设计出来以后,必须经过试生产、长期运转实验、重新设计等长时间的试验过程,质量过关才能正式生产并投放市场。
或许很多人都知道海尔总裁张瑞敏用铁锤砸冰箱的故事,但可能并不知道格力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在1995年的时候,为了严把产品质量,格力下设的技术部、质检部、企管办、总装分厂联合向公司实行空调器质量承包。在董明珠的建议下,当时的格力老总朱江洪让人在总装分厂厂部放了一个大铁锤,只要有产品质量不达标,就由这四个分部的负责人当众用这把大铁锤砸烂,并对有关负责人进行处罚。若是质量达标了,就重奖。
那几年格力集团的年会上,几乎每一年董明珠都会说类似于这样的话:“要让消费者觉得买格力的产品就是买放心,买舒心。我们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一定是百分之百放心的产品,我们绝对不能把消费者当作试验品。”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变频空调这一概念开始普及,当时国内很多空调生产厂家都怕落伍,在没搞多长时间研发之后,便急功近利地将不成熟的产品投放市场,结果纷纷出现“死机”现象。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