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艺术(5)
时间:2023-05-1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张志军 点击:
次
零售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三个错位
对国内零售业来说,2004年仍是一个内部动荡低迷、外部危机四起的年份。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世界巨头从背后呼来的热气,我们如何与狼共舞?如何扭转目前令人堪忧的竞争现状?此类困惑成为零售行业内人士及关注者的议论焦点,这其中不难发现零售企业在管理与信息技术方面存在有三个错位。
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的错位
对于零售企业如何扭转现状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中国商业要发展,信息化建设是关键。商业企业建立了信息化系统未必就成功,但是没有信息化建设则必然灭亡。另一种则认为,目前阻碍零售业发展的不是信息技术手段,而是零售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等。有专业人士甚至认为中国零售企业大规模实施ERP、SCM、BI等管理技术至少还需要2~3年的时间。
很多专业人士都认为,从管理的角度来说,零售业近年面临的困境不是WTO导致的,而是零售业在此之前自身高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管理问题、经营问题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的自然爆发。即便没有国外竞争对手的介入,情况也会是一样的。零售业以前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巨大的误区,首先是众多零售商只是追求销售额。销售额之外的更重要的管理、供应商关系等项目都没有得到重视。许多行业内的排名也都是以销售额为基准,几乎没有人考察利润额、客户满意度、管理水平等零售企业状况。其次是片面追求相关规模,以销售额为导向,导致了零售商做出了很多不适当的、与自身管理水平不相适应的规模发展。简单地认为零售业只有规模才能够有市场、才有发展。
第三,零售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比如,很多零售商在经营管理当中,并没有充分考虑经营成本的问题。沃尔玛成功的核心理念就是成本观念。沃尔玛在外部吸引顾客的是商品价格低,而其内部实现商品售价低的则是其成本低。很多中国零售企业可能只模访到商品售价低,而没有学习到成本如何低的方法。第四,供应商关系的恶化。盲目追求规模,零售商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缺少资金的情况下,有些零售商就挪用了供应商的款项。导致很多零售企业失败的导火索就是供应商关系的恶化。
商业业务和信息技术的错位
随着世界零售业巨头们争先恐后的到来,促使竞争更加白热化,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日渐成熟使一些商业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并能满足激烈竞争的需求,同时也不断促进了商业管理的进步。比如,超大数据库技术和并行处理能力使大规模的中央信息库的建设成为可能;数据仓库,多维数据集和在线分析技术为发掘商业信息提供了支持;数据通信的普及,使得构筑企业各单位之间的信息通路变得更加方便。这时,商业业务与信息技术不能互动发展的错位,是商业信息系统真正发挥应用作用的瓶颈。
很多零售企业在考虑新上一套系统时候,期望得到的是一套集世界著名零售企业先进管理理念于一身的完美系统。而一些软件提供商灌输给零售企业的观点也是,这个软件是按照沃尔玛、家乐福等管理理念定制的,选用这个系统就等于买了世界著名零售企业先进管理经验。我国零售业起步较晚,“九五”期间启动的商业自动化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商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产业化等方面,与国外先进的技术与应用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我国商业与传统民族的习惯、文化、人员素质和管理又密切的相关。零售企业如果不能站在一定的角度去理解信息化,并制定了未来发展规划,仅是盲目引进外国的管理手段和应用软件,往往会使零售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坠入了“IT黑洞”。
信息系统和管理是一体的,信息系统调整不能太超前,当然也不能太滞后,零售技术日新月异,许多开发商也致力于研究客户关系系统、品类控制系统、供应链控制系统等。每个企业都想掌握这些先进的零售技术,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管理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信息系统中增加先进管理理念,不但对管理没有帮助,有时候反而会成为管理的累赘。
管理配合与软件实施的错位
中国零售行业信息化需要培养的是零售企业的素质,这是项目实施后许多IT软件商的慨叹!一些零售企业在软件实施时,其企业管理不能有效配合而产生的错位,也加大了实施后的应用效果与前期设想的距离。中国零售企业经营很复杂,零售企业脱离旧有的传统模式、由手工管理切换到计算机管理必然会有一个阵痛的过程。在这一规范管理流程的过程中,它更会从很多方面使零售企业管理者转变观念。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