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丛林法则:华尔街大鳄的“狠”秘诀

时间:2022-08-07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李维文 点击:
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全文在线阅读)   >   丛林法则:华尔街大鳄的“狠”秘诀

    武林秘籍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道家玄谈的至上理论乃是“清静无为”,古今所有智谋所有机关体现的法则都是“谋者而后动”,故有思考有预演并且遵守自然规律的“狠行为”才是一击命中的制胜法宝。懂得蛰伏,懂得忍耐,懂得克己制胜是成功者必须修炼的利器。历史无数次地告诉我们大吼大叫、嚣张跋扈的人永远无法战胜深藏不露、韬光养晦的对手。

    时机未到前充分忍耐

    博列宁是我认识的最出众的投资家之一。他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涉足金融市场,接连开办了四家证券公司。但都因为他过于激进和冒险,使得他的公司在两年的时间内接连关门大吉。他赔了许多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一位千万富翁变的身无分文,负债累累。

    从1991年开始,博列宁在华尔街消失了,完全销声匿迹,这着实不符合他一贯的作风。人们纷纷怀疑并猜测他自杀了。《华尔街日报》的专栏记者杰弗里·卡纳达说:“他在一周之内就赔掉了客户的两亿美元,这可真有他的!我猜测他可能独自驾车去了海边,然后在一个浪漫的凌晨饮弹自尽。这完全符合博列宁的风格,他是一个喜欢浪漫的人,就算输钱也会如此的风光无限,不得不让人赞叹。”

    卡纳达的预言并没有成真。博列宁并没有选择向命运投降,他只是选择了暂时隐退,伏下身,变成了一个狡猾的潜伏者。他忍受着内心失败的痛苦,及时敏锐地找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理智地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冷静地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时机。他就住在纽约郊外的一栋旧房子里,坚持每天花一个小时研读财经新闻,其他更多的时间则用于收集各行各业的发展资讯。六年后,当美国政府颁布新一轮的宽松货币政策时,他早已充分了解了克林顿的民主党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的基本政策和引导方向。这让博列宁看到了机会,立刻筹集了4000万美元重新入市,成立了一家证券投资机构。一年后,他的公司资本就翻了两倍,当年的盈利额高达1亿2千万美元,为客户创造了300%的资本回报率。

    我经常会在培训时提到巴菲特的潜伏学——他也不是一个靠博命成为金融赢家的人,而是依靠自己较高的耐受力和敏锐的嗅觉,以及对于机会的持续观察和把握。巴菲特常年在一个小镇里居住,在机遇的大门还没开启时,他就是一位沉默的忍者,默默潜心修炼着自己的绝学,直到机会到来,便迅速出击,取得巨大的成效。

    伟大的成功者都能充分地看到自身的不足——至少是当下尚不成熟的方面,然后耐心地去改进,潜心积蓄实力,等待着未来的机会,而不会急于冒进。要想克服赢的渴望与输的恐惧,耐心地等待机会和遵守严酷的规则,才是最好的办法。这就是我在美国看到的那些华尔街大鳄的成功之道。他们每个人都是狠角色,不会倚仗财富去豪掷亿万砸出机会,而是选择对自己狠一些,他们擅长压制内心的欲望,善于机智地运用市场形势的变化来为自己博取良机。

    在我们身边,那些所谓的“狠”角色,常常收效甚微,甚至一败涂地,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真正的狠,不懂得隐忍和伺机而动。职场中,总存在这样一种人,他们看上去工作很卖力,敢于吃苦,全身心地扑到工作上,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了公司。他们明明很拼命,却得不到提拔;明明很积极,却得不到肯定。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抱怨:

    “公司不重视我,领导也不正眼瞧我,他们都对我有想法……”“上司在故意压制我,他就是不给我机会,不让我升职……”“我还要忍下去吗?不,我要马上去找他们摊牌,拿回我该得的东西!”你就这样爆发了。于是,你出局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类似的事情为什么总是频频地上演,人们却从不汲取教训?当问题出现时,应该先反思一下真正的原因是否在自己身上,是否对自己足够狠了,然后平息怒火努力去改进。不应该一遇到问题就马上爆发,急于将责任完全推给别人,这样的鲁莽行事,只会让你输得一塌糊涂。

    那些在遇到事情,选择在第一时间往前冲的人,已经具备了难得的冒险精神,但是不能只知道低头赶路,也要抬头看看天,审视一下四周的形势,并且要根据形势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进方式。

    一旦发现机会,除了大胆往前冲之外,也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要打没有准备的仗。虽然你没有大获全胜的把握,也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上阵。不管是在当今的社会竞争中还是古代的战场上,“匹夫之勇”很大程度上都是战败的根源,也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对于那些鲁莽行事,有勇无谋的人,很多时候都成了替真正的狠人开路垫脚的炮灰。

    就拿现在备受人们关注的高校就业率来看,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毕业生的就业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不尽然。否则,我也不会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找到了工作——虽然我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但我仍然通过观察和衡量后找到了机会。

    大多数的人之所以迟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在哪里呢?他们在求职时,会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广投简历,却丝毫没有静下心来去做一些准备工作。他们不了解自己所要应聘公司的基本情况,甚至连公司的名字都说不全,即便通过了简历的筛选,到了面试环节,一旦主考官提及一些工作上的实质性问题,他就只会傻眼,了无头绪,无从作答。他们虽然很勇敢地去抓机会,充满热情地想要展示自己,但像这样无准备的面试,只会浪费彼此的时间,而且无形中也让他们失去了自信。

    我始终记得,一位华人毕业生到我在加州分公司面试时的情境。他从国内毕业就来到了美国发展,希望能找到一份让他满意的工作。到了最后环节的复试,由我亲自面试他。面试之前,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给我的资料显示,他们对这个学生的评价非常高。

    对这样的一位“高人”,我自然心生好奇,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到底是怎么打动我那些苛刻的同事的呢?在面试时,不管我和他聊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还是公司现在所在行业的发展态势,他都能结合公司的背景说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虽然不见得很成熟,但他最起码说得头头是道,很有自己的观点。这说明他在之前曾对此做了充足的功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