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戴礼
△总论
问:“看礼记语孟,孰先?”曰:“礼记有说宗庙朝廷,说得远后,杂乱不切于日用。若欲观礼,须将礼记节出切于日用常行者看,节出玉藻内则曲礼少仪看。”节。
问读礼记。曰:“礼记要兼仪礼读,如冠礼、丧礼、乡饮酒礼之类,仪礼皆载其事,礼记只发明其理。读礼记而不读仪礼,许多理皆无安着处。”
“读礼记,须先读仪礼。尝欲编礼记附于仪礼,但须着和注写。”德辅云:“如曲礼檀弓之类,如何附?”曰:“此类自编作一处。”又云:“祖宗时有三礼科学究,是也。虽不晓义理,却尚自记得。自荆公废了学究科,后来人都不知有仪礼。”又云:“荆公废仪礼而取礼记,舍本而取末也。”德辅。
学礼,先看仪礼。仪礼是全书,其他皆是讲说。如周礼王制是制度之书,大学中庸是说理之书。儒行乐记非圣人之书,乃战国贤士为之。又云:“人不可以不庄严,所谓‘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又曰:“‘智崇礼卑’。人之智识不可以不高明,而行之在乎小心。如大学之格物、致知,是智崇处;正心、修身,是礼卑处。”卓。
礼记只是解仪礼,如丧服小记便是解丧服传,推之每篇皆然。惟大传是总解。德明。
许顺之说,人谓礼记是汉儒说,恐不然。汉儒最纯者莫如董仲舒,仲舒之文最纯者莫如三策,何尝有礼记中说话来!如乐记所谓“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仲舒如何说得到这里!想必是古来流传得此个文字如此。广。方子录云:“以是知礼记亦出于孔门之徒无疑。顺之此言极是。”
问:“礼记正义载五养老、七养老之礼。”曰:“汉儒说制度有不合者,多推从殷礼去。大抵古人制度恐不便于今。如乡饮酒礼,节文甚繁,今强行之,毕竟无益,不若取今之礼酌而行之。”人杰。
问:“礼记古注外,无以加否?”曰:“郑注自好。看注看疏,自可了。”大雅。文蔚录云:“问二礼制度如何可了?”曰:“只注疏自了得。”
郑康成是个好人,考礼名数大有功,事事都理会得。如汉律令亦皆有注,尽有许多精力。东汉诸儒煞好。卢植也好。淳。义刚录云:“康成也可谓大儒。”
王肃议礼,必反郑玄。贺孙。
礼记有王肃注,煞好。又,太史公乐书载乐记全文,注家兼存得王肃。又,郑玄说觉见好。礼书,如陆农师礼象,陈用之礼书,亦该博,陈底似胜陆底。后世礼乐全不足录。但诸儒议礼颇有好处,此不可废,当别类作一书,方好看。六朝人多是精于此。毕竟当时此学自专门名家,朝廷有礼事,便用此等人议之。如今刑法官,只用试大法人做。如本生父母事,却在隋书刘子翼传。江西有士人方庭坚引起,今言者得以引用。赐。夔孙同。
或曰:“经文不可轻改。”曰:“改经文,固启学者不敬之心。然旧有一人,专攻郑康成解礼记不合改其文。如‘蛾子时术之’,亦不改,只作蚕蛾子,云,如蚕种之生,循环不息,是何义也!且如大学云:‘举而不能先,命也。’若不改,成甚义理!”大雅。
方马二解,合当参考,尽有说好处,不可以其新学而黜之。如“君赐衣服,服以拜赐”。绝句是。“以辟之命,铭为烝彝鼎”,旧点“以辟之”为一句,极无义。辟,乃君也。以君之命铭彝鼎,最是。又如陆农师点“人生十年曰幼”作一句,“学”作一句,下放此,亦有理。“圣人作”作一句,“为礼以教人”。学记“大学之教也”作一句,“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乃言底可绩三载”,皆当如此。“不在此位也”,吕与叔作“岂不在此位也”?是。后看家语乃无“不”字,当从之。贺孙。
礼记荀庄有韵处多。龚实之云,尝官于泉,一日问陈宜中云:“古诗有平仄否?”陈云:“无平仄。”龚云:“有。”辨之久不决,遂共往决之于李汉老。陈问:“古诗有平仄否?”李云:“无平仄,只是有音韵。”龚大然之。谓之无有,皆不是,谓之音韵乃是。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