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北戴河》词与曹操(2)
时间:2023-04-27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庞俭克 点击:
次
我找来了曹操的作品,想看看曹操本人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
曹操自表从未篡汉,而是忠于汉室。
其作于建安十五年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旨在反击政敌的攻击,稳定部属拥汉之心。在这篇文章里,时年56岁的曹操反复说明自己拥汉,并无“不逊之志”。
再往前数,曹操作于赤壁之战后的《短歌行》(其二),其诗云“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以周朝姬昌和春秋齐桓公、晋文公“以大事小”“奉事周室”为榜样,称他们地位显贵,品德高尚,始终不废臣节,以表自己未“有不逊之志”。《嵩里》谴责二袁“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对酒》展示曹操的政治理想“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等等。
在其受帝褒奖时的奏表中,曹操的态度是很谦虚的。他在上表《领兖州牧表》《上书让封》《上书让费亭侯》《上书让增封武平侯》等奏表中,再三说明功劳非一人所取得。
至于曹操的行为,就不像他所说的和写的那么纯粹了。
一方面,曹操屡次拒绝不义之邀约。
第一次是中平五年六月(188年),冀州刺史王芬勾结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阴谋乘汉灵帝北巡河间旧宅之际,用武力废灵帝,诛宦官,另立合肥侯为帝。王芬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在家隐居的曹操,想拉他入伙。曹操拒绝入伙,他还在回信中指出废立帝王的事,是天下最不吉祥的,指出王芬等人的阴谋必败。
中平六年(189年),并州牧董卓乘宦官外戚争权之时,带兵入洛阳,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刘协为帝(献帝),鸩杀何太后,后又毒杀刘辩。时年35岁的曹操,拒绝接受董卓上表荐自己为骁骑校尉之职,变姓名东归家乡,在陈留,曹操得孝廉卫兹以家财帮助,募兵五千,起兵讨卓。
第二次是两年后的初平元年(190年),袁绍勾结冀州牧韩馥,阴谋拥立前大司马刘虞当皇帝,他们拉拢曹操参加,曹操作《答袁绍》义正词严地批判袁绍的错误“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在其后的建安五年,曹操火烧袁绍的粮草,大败袁绍,袁绍和其子谭仅以身免,曹操在向汉献帝写的奏捷报告《上言破袁绍》中,也着重揭露袁绍集团擅铸金印银印、大搞分裂割据的阴谋活动。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称帝于寿春,43岁的曹操引兵东征,袁术败走渡淮。
建安二十四年(219)12月,曹操时年65岁,《魏略》云,孙权杀关羽夺荆州后,遣史入贡,上书向曹操称臣,劝曹代汉自称大魏皇帝,曹操示孙权来信于内外群臣,笑称,孙权这小子想放我在炉上烤呀。
一个月后,曹操病逝于洛阳。他至死都没有废汉献帝自立。
另一方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任官职,自封爵位,自发号令。
建安十七年,曹操统一北方后,自称魏公,备九锡,董昭等朝臣心领神会,力荐曹操晋爵国公,曹操也欣然受领。为此,荀彧不以为然。曹操对待荀彧的态度发生变化。
据晋人陈寿撰《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所述,“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晋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因辄留彧……彧疾留寿春,以忧薨。”
荀彧之死,众说纷纭,空食盒自杀说,煤气中毒说,病死说,不一而足。
捋一捋荀彧投奔曹操的人生道路,摆一摆两人的关系,厘清曹操对荀彧的态度变化,以此仔细看看曹操,是很有意思的事。
汉初平二年,荀彧断定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于是投奔时在东郡的奋武将军曹操,时年29岁。曹操把彧比喻为张子房,以为司马,对荀彧言听计从。
在艰难的时局中,荀彧替曹操出谋划策,帮助曹操转危为安,反败为胜——吕布攻打兖州时,他定计谋巩固兖州根据地,帮助曹操击败吕布;官渡之战时,曹操因为粮草不足,想退兵许昌,荀彧建议曹操用奇兵扭转颓势,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用奇兵偷袭袁绍的粮食仓库乌巢,杀淳于琼等十位将领,迫使袁绍退兵;击败袁绍后,曹操想南下攻击刘表,荀彧劝曹操乘胜消灭袁绍,占领河北,曹操从其计谋,打败了最大的武装割据势力袁绍集团,并于建安九年大破袁绍的小儿子袁尚于邺城,建安十年,杀袁绍的大儿子袁谭并枭首,平定了河北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州。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