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四伏谈管理(4)
时间:2023-05-27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张志军 点击:
次
其次,不要竭力控制信息披露。信息披露不完全会削弱危机承受力。人们时常发现没有规则的市场经济也会带来混乱和低效率,没有信息公开的市场经济也可能变成相互欺诈的一场赌博,并不能将经济推向极大成功。商业历史告诉我们:多披露比多掩盖要好,即使有损害自身法律地位的风险也值得,至少不会引发进一步的信誉危机。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很多东西防是防不住的。相反,有意隐瞒信息,会使企业的可信性大打折扣。
最后,在危机中抓机遇。危机管理的根本在于CEO能否克服危机,使危机为企业所用;危机的反面是机遇。能够化危机为机遇,是一个CEO高超的管理艺术。解决问题只是危机管理的第一步。如何主动牵引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点,让大家的视野随你转动,利用危机宣传企业品牌,这在危机和机遇之间往往只是一步之遥。同时,在逆境中整顿企业内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危机通常是起源于外部,但结果却取决于内部。在危机来临的时候,让企业职工同舟共济,而不是相互拆台、各打小算盘,同时利用危机“难过”的日子,大刀阔斧地提出一些以前曾经觉得会有阻力的改革措施,也是一个优秀CEO可以考虑的问题。
“英雄”的态度决成败
成立于1968年的英特尔公司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还不能称为百年老店。在一般人看来,英特尔之所以强大,在于它在CPU上的技术开发能力,然而同样有着强大技术开发能力的王安公司却消失了。英特尔的总裁格鲁夫对此的回答是,因为英特尔在面临死亡危机的时候,清楚地懂得这是战略转折点,并有效地利用危机建立起公司的持续发展机制,最终走出了死亡之谷。遗憾的是,同样的危机来临的时候,王安公司的灵魂人物王安博士已经丧失了迎接变革的能力,结果失败了。
1994年底,英特尔面临着一个危机,这个危机是由一个数学教授引起的,这位教授向外界透露了英特尔芯片的一个问题:他在研究一些复杂的数学运算时,机器出现了除法错误。英特尔对此的解释是,这是由于芯片的设计上有一个小错误,使计算机在90亿次除法运算中会出现一次错误。
接下来好事的CNN制作了一个短片,详细而准确地报道了这件事,随后美国各大媒体开始大规模报道此事,一个月之后,IBM宣布停止将装有奔腾芯片的计算机出厂。
至此,英特尔创立已经26年,一直以所谓“每18个月推出新芯片”成为业内楷模,英特尔因此成为信息革命中“速度”的代名词。但在媒介对浮点的报道中,他们突然发现整个英特尔处于一种指责和怀疑之中。
当时一向扬扬自得的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安迪·格鲁夫不得不承认一种现实:自己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处理器的浮点缺陷,而是整个业界与消费者对英特尔的信心。
英特尔立即改变它的应对措施,不再去解释这种错误有多大,而是果断作出决定:免费为所有用户更换所有问题芯片。
在船倾倒之前改变航向,寻找转折点,快速获得正确的方向!
在花掉英特尔近5亿美元之后,这场风波平息下来了。危机过后,英特尔对自己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是什么因素使一个小小的浮点错误最终导致5亿美元的损失?第二,奔腾处理器的浮点问题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还是发展道路上遭遇的转折信号?
一年之后,首席执行官格鲁夫对此得出的结论是:第一,“Intel Inside”策略改变了用户与英特尔的关系。消费者相信,只有装了英特尔处理器的计算机才是“最优”的,结果当处理器出了问题的时候,用户不去找IBM这样的计算机制造商,而会直接找英特尔。
第二,英特尔的产业地位。英特尔的快速增长使它成为世界第一大处理器制造商。过去是英特尔受控于生产商,而现在则是英特尔在控制生产商。
这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已经使英特尔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Intel Inside"使它已经成为一个消费品牌,而消费品牌意味着它不再只与制造商打交道,出了问题就不再是产品问题,而是对品牌信心的危害。
当清楚地意识到这种“新规则”的存在,英特尔总裁格鲁夫感到“出了一身冷汗”,他向英特尔的员工大声呼喊:浮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英特尔忽略了但却正在发生的重大转变的一种征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