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下属的错误(10)
时间:2022-12-2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李娜|龚雪莲 点击:
次
三国时期,曹操为了统一北方,决定北上征服塞外的乌桓。这一决定十分危险,所以许多将领纷纷劝阻,但曹操还是率军出击,将乌桓打败,基本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班师归来,曹操调查当初有哪些人不同意他北伐的计划。那些提出反对意见的人认为要遭到曹操严惩了,一个个都十分害怕。不料,曹操却给了他们丰厚的赏赐。大家很奇怪:事实证明劝阻北伐是错误的,不仅不受惩罚,怎么反而会得到赏赐呢?
对此,曹操的解释是:“北伐之事,当时确实十分冒险。虽然侥幸打胜了,是天意,但不可当做正常之举动。各位的劝阻,是出于万全之计,所以要奖赏,我希望大家以后更加敢于表达不同意见。”从那以后,将士们更加建言献策,尽心尽力地为他效劳。
事实上,合格的领导者,总是能够肯定员工的成绩,承担自己的责任。曹操这种拥有超级揽心术的人,即使力排众议而且大胜,也绝不骄傲,而是充分肯定那些有一定道理的下属。如果企业管理者都能像曹操这样,还愁企业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吗?
不计较人才的过错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每个企业来讲,人才问题显得非常重要、紧迫、严峻。可以说,一个企业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功,无不是其人才战略的成功。
嬴政被称为千古一帝,是因为他创造了历史上很多个“第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统一天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在各国实力均强的战国,他能够统一天下、除了先王积累的实力以外,他自己重视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秦王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但他在世人眼里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大暴君:刚狠暴戾,野蛮冲动,多疑猜忌,冷血无情。司马迁在史学巨著《史记》中也曾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嬴政去梁山宫游玩,站在山上往下一看,见丞相李斯的车马众多,于是非常不乐意。他身边的侍卫把这个细节告诉了李斯,使得李斯日夜寝食难安。等嬴政再次出行的时候,李斯大幅度地减少了车马随从。
嬴政见状非常愤怒,说肯定是有人将上次的事情偷偷告诉了李斯,于是审问身边的随从,随从中没有一个人敢承认的,嬴政于是把当时在自己身边侍奉的所有随从一起杀死了。
这个记载给后世人留下这样一种印象:秦王朝的君臣关系完全是建立在暴力和算计的基础之上,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没有一丝人情味儿。
其实,你只要认真地读一遍《秦始皇本纪》,就会从中发现,秦王朝的君臣关系状态可以说是两千年来君臣关系最好的状态之一。秦始对人才的重视,用人的眼光、气度和手段,只有唐太宗李世民可以与之媲美。
在一统天下、成就帝业后,嬴政并没有像刘邦与朱元璋那样大开杀戒,也没有像宋太祖赵匡胤那样玩杯酒释兵权的把戏,而是对一些功臣忠将继续委以重任,其从政生涯中唯一杀掉的重臣只有一个吕不韦。
除此之外,嬴政与其他重要政治人物李斯、王翦、蒙恬等著名将相都善始善终,关系非常融洽。就拿李斯来说,嬴政与其共事30年,有始有终,李斯的几个女儿都嫁给了嬴政的儿子,其儿子娶的也都是公主。与汉武帝如走马观灯似的换相、不断诛杀宰辅公卿相比,嬴政在用人方面的确有着过人之处。
除了与臣下的关系处得不错之外,嬴政还非常重视人才,有着“容才之量”的宽广胸怀,他认真贯彻韩非子法家任人唯贤的治国方略,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不管一个人的地位如何,只有有能力,能为秦国的发展作出贡献,他都会加以任用。
秦统一天下时期,魏国大梁人尉缭曾经向嬴政进谏,建议嬴政花巨资贿赂其余六国的大臣,以此从内部瓦解敌人,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花费巨大,却能够获得非常大的实际利益。嬴政立即实施了这一建议,并给了尉缭非常高的待遇,赏赐他使用的东西均与自己的没有两样。
但是尉缭反而执意要走,后被嬴政及时发觉,又给逮了回来。不过,嬴政对尉缭的“不识抬举”并没有生气,也没有对他实施刑罚,而是温言相挽留,并任命他为秦国太尉,对他非常重视。尉缭也对嬴政忠心耿耿,帮助嬴政作出了许多正确的决策。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