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卷六十一·孟子十一(2)
时间:2022-12-2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黎靖德 点击:
次
△貉稽曰章
或问:“‘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此绵之八章,孟子以是称文王,无足怪。‘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此邶柏舟之诗,何与孔子?而以此称孔子,何也?”曰:“此不必疑。如见毁于叔孙,几害于桓魋,皆‘愠于群小’也。辞则卫诗,意似孔子之事,故孟子以此言孔子。至于绵诗‘肆不殄厥愠’之语,注谓说文王。以诗考之,上文正说太王,下文岂得便言文王如此?意其间须有阙文。若以为太王事,则下又却有‘虞芮质厥成’之语。某尝作诗解,至此亦曾有说。”集传今有定说。去伪。
△口之于味也章
孟子亦言气质之性,如“口之于味也”之类是也。节。
徐震问:“‘口之于味’,以至‘四肢之于安佚’,是性否?”曰:“岂不是性?然以此求性不可,故曰:‘君子不谓性也。’”人杰。
敬之问:“‘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有命焉’,乃是圣人要人全其正性。”曰:“不然。此分明说‘君子不谓性’,这‘性’字便不全是就理上说。夫口之欲食,目之欲色,耳之欲声,鼻之欲臭,四肢之欲安逸,如何自会恁地?这固是天理之自然。然理附于气,这许多却从血气躯壳上发出来。故君子不当以此为主,而以天命之理为主,都不把那个当事,但看这理合如何。‘有命焉,有性焉’,此‘命’字与‘性’字,是就理上说。‘性也,君子不谓性也;命也,君子不谓命也’,此‘性’字与‘命’字,是就气上说。”贺孙。
“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礼之于宾主,智之于贤者,圣人之于天道,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此“命”字有两说,一以所禀言之,一以所值言之。集注之说是以所禀言之。清而厚,则仁之于父子也至,若鼓瞍之于舜,则薄于仁矣;义之于君臣也尽,若桀纣之于逢干,则薄于义矣。礼薄而至于宾主之失其欢,智薄而至于贤者之不能尽知其极。至于圣人之天道,有“性之、反之”之不同。如尧舜之盛德固备于天道,若“禹入圣域而不优”,则亦其禀之有未纯处,是皆所谓命也。人杰。
或问:“‘圣人之于天道’,文势与上文一否?”曰:“与上文一。‘尧舜性之’,则尽矣;‘汤武身之’,则未也。”履孙。
“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是因甚有两样?闳祖。
“性也,有命焉”,“性”字兼气禀而言。“命也,有性焉”,此“性”字专言其理。伯羽。
问“性也,有命焉”。曰:“此‘性’字兼物欲而言,说得缓而阔。如下文‘有性焉’之‘性’,则说得紧。两个‘命’字亦不同。”焘。
“性也,有命焉”,此性是气禀之性,命则是限制人心者。“命也,有性焉”,此命是气禀有清浊,性则是道心者。方子。
直卿云:“‘不谓性命’章,两‘性’字,两‘命’字,都不同。上面‘性’字是人心;下面‘性’字是道心。上面‘命’字是气,论贫富贵贱;下面‘命’字是理,论智愚贤不肖。”学蒙。
区兄问“有性焉,有命焉”一段。先生甚喜,以谓“某四十岁,方看透此段意思。上云‘性也’,是气禀之性;‘有命焉’,是断制人心,欲其不敢过也。下云‘命也’,盖其所受气禀亦有厚薄之不齐;‘有性焉’,是限则道心,欲其无不及也”。盖卿。震录云:“区兄以‘性也’之‘性’为气禀之性,‘有性焉’之‘性’为天命之性。先生云:‘某四十岁方得此说。不易公思量得!’”
或问“君子不谓性命”。曰:“论来‘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四肢之于安佚’,固是性;然亦便是合下赋予之命。‘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礼之于宾主,智之于贤者,圣人之于天道’,固是命;然亦便是各得其所受之理,便是性。孟子恐人只见得一边,故就其所主而言。舜禹相授受,只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论来只有一个心,那得有两样?只就他所主而言,那个便唤做‘人心’,那个便唤做‘道心’。人心如‘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四肢之于安佚’;若以为性所当然,一向惟意所欲,却不可。盖有命存焉,须着安于定分,不敢少过,始得。道心如‘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礼之于宾主,智之于贤者,圣人之于天道’;若以为命已前定,任其如何,更不尽心,却不可。盖有性存焉,须着尽此心以求合乎理,始得。”又曰:“‘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四肢之于安佚’,这虽说道性,其实这已不是性之本原。惟性中有此理,故口必欲味,耳必欲声,目必欲色,鼻必欲臭,四肢必欲安佚,自然发出如此。若本无此理,口自不欲味,耳自不欲声,目自不欲色,鼻自不欲臭,四肢自不欲安佚。”贺孙。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