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卷六十一·孟子十一(5)
时间:2022-12-2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黎靖德 点击:
次
问“可欲之谓善”,至“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曰:“善,浑全底好人,无可恶之恶,有可喜可欲之善。‘有诸己之谓信’,真个有此善。若不有诸己,则若存若亡,不可谓之信。自此而下,虽一节深如一节,却易理会。充实,谓积累。光辉,谓发见于外。化,则化其大之之迹,圣而不可知处便是神也。所以明道言:‘仲尼无迹,颜子微有迹,孟子其迹着。’”或问颜子之微有迹处。曰:“如‘愿无伐善,无施劳’,皆是。若孔子有迹,只是人捉摸不着。”去伪。
古人用“圣”字有两样:“大而化之之谓圣”,是一般;如“知、仁、圣、义”之“圣”,只通明亦谓之圣。可学。
“乐正子,二之中”,是知好善而未能有诸己,故有从子敖之失。人杰。□录云:“‘二之中,四之下’,未必皆实有诸己者,故不免有失错处。”
“可欲之谓善。”人之所同爱而目为好人者,谓之善人。盖善者人所同欲,恶者人所同恶。其为人也,有可欲而无可恶,则可谓之善人也。横渠曰:“志仁无恶之谓善,诚善于身之谓信。”人杰。集注。
问“可欲之谓善”。曰:“横渠说,善人者志于仁而无恶。盖可欲底便是善,可恶底便是恶。若是好善又好恶,却如何得有诸己?此语脉亦不必深求,只是指人说,只是说善人信人。”又问:“至‘大而化之’,皆是指人否?”曰:“皆是。”又问:“只自善推去否?”曰:“固是。然须是有个善,方推得。譬如合一药,须先有真药材,然后和合罗碾得来成药。若是药材不真,虽百般罗碾,毕竟不是。大凡诸人解义理,只知求向上去,不肯平实放下去求。惟程子说得平实,然平实中其义自深远。如中庸中解‘动则变,变则化’,只是就外面说。其他人解得太高。盖义理本平易,却被人求得深了。只如‘明则诚矣,诚则明矣’,横渠皆说在里面。若用都收入里面,里面却没许多节次,安着不得。若要强安排,便须百端撰合,都没是处。”□。
或问:“‘可欲之谓善’,伊川云:‘善与“元者善之长”同理。’又曰:‘善便有个元底意思。’横渠云:‘求仁必求于未恻隐之前,明善必明于可欲之际。’二先生言善,皆是极本穷源之论,发明‘善’字而已。至于可欲之义,则未有说也。近世学者多要于‘可欲’上留意。有曰:‘一性之真,其未发也,无思无为,难以欲言。无欲,则无可无不可。及其感而遂通,则虽圣人未免有欲;有欲,则可不可形焉。可者,天理也;不可者,人欲也。可者欲之,不可者不欲,非善己乎?’不知此说是否?曰:“不须如此说。善人只是浑全一个好人,都可爱可欲,更无些憎嫌处。”问:“如是,则惟已到善人地位者乃可当之。若学者,可欲为善,当如何用工?”曰:“可欲,只是都无可憎恶处。学者必欲于‘善’字上求用工处,但莫做可憎可恶事便了。”问:“‘充实之谓美’,充实云者,始信有是善而已。今乃充而实之,非美乎?易曰‘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此之谓也。‘充实而有光辉’云者,和顺积于中,英华发于外,故此有所形见,彼有所观睹,非大乎?孟子曰‘大人正己而物正’,此之谓也。横渠谓‘充内形外之谓美,塞乎天地之间,则有光辉之意’。不知此说然乎?”曰:“横渠之言非是。”又问:“‘“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非是圣上别有一般神人,但圣人有不可知处,便是神也。’又以上竿弄瓶,习化其高为喻,则其说亦既明矣。但大而化之之圣,此句各有一说,未知其意同否?伊川曰:‘“大而化之”,只是理与己一。其未化者,如人操尺度量物,用之尚不免有差。至于化,则己便是尺度,尺度便是己。’横渠云:‘大能成性谓之圣。’近又闻先生云:‘化其大之迹谓圣。’窃尝玩味三者之言,恐是一意,不知是否?”曰:“然。”谟。集义。
程子曰:“干,圣人之分也,可欲之善属焉;坤,贤人之分也,有诸己之信属焉。一个是自然,一个是做工夫积习而至。”又曰:“善、信、美、大、圣、神是六等人。‘可欲之谓善’,是说资禀好。可欲,是别人以为可欲。‘有诸己之谓信’,是说学。”又曰:“‘直方大’,直方然后大。积习而至,然后能‘不习无不利’。”闳祖。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