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对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学术批评的考察(6)

时间:2023-01-1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森島光 点击:

  四、剧本台词

  87版对原著台词的删减比较严重,保留下来的台词十分简单,仅能用来表意,无法展现原著的语言魅力。如胡文彬指出,“剧本是一剧之本,由于改编工作迫于时间上的限制,显然没能够充分的讨论和深入细致的推敲。因此,不论是发表的文学本还是拍摄出的成品都有一些粗疏之感。” 随后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还具体谈到,“这表现在人物对话配音方面也很明显。有些人物对话是深含寓意的,要通过对话艺术将每句话背后的深意点出来,让听众听出‘弦外之音’。在这方面所下的功夫不够,实际上影响了全剧的艺术效果。”想来这一方面是篇幅所限,以36集的电视剧容量,实在无法承担原著大量而集中的对话;另一方面可能依然与导演王扶林所预设的观众群体有关——“小学生和不识字的人”,经编剧简化过的台词,很显然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五、影视语言

  除了人物塑造、剧情安排、主题风格,另一大批评焦点就是87版在使用影视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推进剧情发展、阐发主题风格等方面的简陋,如杨乃济在研讨会上提到,“但在某些细节、某些回里,有一定程度的非影视化倾向,没有充分发挥影视特征, 整个戏演完了,看不出导演的构思, 演员没有交流,没有调度,这就是有些戏不能让人满足,看了有小人书的感觉,平铺直叙的图解。”钟艺兵也说,“电视剧《红楼梦》研讨会,必然涉及这部作品在改编过程中的艺术追求,作为电视艺术的特征发挥得怎么样,把小说《红楼梦》转变为视听语言完没完成。从这点来看,似乎有些不够。”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他还提出了一项改进方案:“一个是旁白没有运用,作为这样一部宏大的作品,三十六集不可能穷尽,肯定会有遗漏,跳跃性大,应该运用旁白,中间的间断、时空转换,难于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旁白使之浑然一体。其次,年轻演员在心理刻画、表演上有很多不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另选演员,或使演员有较大提高,但旁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而且电视剧比电影更适合运用,它可以使整个篇幅精炼得多。”听上去似乎不无道理,但不知效果如何。陈剑雨谈到,“‘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放在长廊上撒泼,整个是舞台的调度,根本不是电视,这些完全可以用蒙太奇手段表现得更好。整个全剧的时空关系大乱套。”戴肖作了总结:“……没有用影视艺术的思维方式去发现素材、重新结构,从而调动影视艺术所特有的一切表现手段去塑造人物、揭示思想的意识。因此,改编后的作品便很难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这是相当一部分与会者的看法。”

  第三节 赞扬之声

  对87版的赞扬之声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某些演员在外形条件上与原著角色的“形似”,二是某些剧情安排上的成功,三是该剧的开拓之功。

  一、外形条件

  王扶林在提到欧阳奋强时说:“……觉得他符合我的两个条件:一是他是娃娃脸,个头不高;二是受过戏曲的训练;三是演过一两部电视剧。”可见在外形条件上他是看重了欧阳奋强的“娃娃脸”,连欧阳奋强自己也说:“年龄也是快二十的人了,一看长得还像十四五岁,演十四五岁吧,你又显得大了,演十八九岁吧,你又显得小了,就高不了低不就。所以我就觉得,我经常觉得我像是演员剧团一个多余的人。”就是由这样一个看似“多余的人”出演贾宝玉一角,才有效调和了演员年龄与原著差异较大的矛盾。陈晓旭和张莉,也是出于导演王扶林对他们的外形条件的认可。可以说这三位演员的外形都符合王扶林心中“宝黛钗”三人的形象。

  王扶林这样的选择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专家们对此褒贬不一。总体而言,专家们对欧阳奋强的外形条件是持普遍的肯定态度的。例如,蔡骧认为,“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大可能寻觅到的人物,居然被《红楼梦》的导演觅到了,可见得之不易。……欧阳奋强扮演的宝玉造型极好,富态之中有天真,聪慧之中有淳朴,还有不可或缺的厚道。和观众心目中的宝玉相差不远。”戴肖说,“欧阳奋强那带有一定脂粉气的清俊脸庞和眼神嘴角透出的那种聪明灵气,与宝玉的外形是接近的,尤其是与其他女孩子如此亲近,与黛玉如此缠绵又始终不失‘纯真’二字,更是十分难能可贵。”可以说,学者们普遍认为欧阳奋强具备宝玉的“脂粉气”、“天真”、“淳朴”和“灵气”。

  谈到张莉扮演的薛宝钗,虽颇有微词,如胡开敏在说完“‘宝钗’得到普遍认可,一般认为演员表演比较适度,恰到好处。”后紧接着提到,“也有人提出演得太甜、太聪明,而世故圆滑和‘冷’的一面表现不够,从而使观众的感情天平倾向了宝钗。”但总体而言,“薛宝钗的形象没有受到过多批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