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朱子语类·卷十四·大学一(5)

时间:2022-12-14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黎靖德 点击:

  “明明德”乃是为己工夫。那个事不是分内事?明德在人,非是从外面请入来底。盖卿
  为学只“在明明德”一句。君子存之,存此而已;小人去之,去此而已。一念竦然,自觉其非,便是明之之端。儒用
  大学“在明明德”一句,当常常提撕。能如此,便有进步处。盖其原自此发见。人只一心为本。存得此心,於事物方知有脉络贯通处。季札
  “在明明德”,须是自家见得这物事光明灿烂,常在目前,始得。如今都不曾见得。须是勇猛著起精神,拔出心肝与它看,始得!正如人跌落大水,浩无津涯,须是勇猛奋起这身,要得出来,始得!而今都只汎汎听他流将去。
  或以“明明德”譬之磨镜。曰:“镜犹磨而後明。若人之明德,则未尝不明。虽其昏蔽之极,而其善端之发,终不可绝。但当於其所发之端,而接续光明之,令其不昧,则其全体大用可以尽明。且如人知己德之不明而欲明之。只这知其不明而欲明之者,便是明德,就这里便明将去。”僩
  “明明德”,如人自云,天之所与我,未尝昏。只知道不昏,便不昏矣。僩
  “明明德”,是明此明德,只见一点明,便於此明去。正如人醉醒,初间少醒,至於大醒,亦只是一醒。学者贵复其初,至於已到地位,则不著个“复”字。可学
  问“明明德”。曰:“人皆有个明处,但为物欲所蔽,剔拨去了。只就明处渐明将去。然须致知、格物,方有进步处,识得本来是甚么物。”季札
  明德未尝息,时时发见於日用之间。如见非义而羞恶,见孺子入井而恻隐,见尊贤而恭敬,见善事而叹慕,皆明德之发见也。如此推之,极多。但当因其所发而推广之。僩
  明德,谓得之於己,至明而不昧者也。如父子则有亲,君臣则有义,夫妇则有别,长幼则有序,朋友则有信,初未尝差也。苟或差焉,则其所得者昏,而非固有之明矣。履孙
  人本来皆具此明德,德内便有此仁义礼智四者。只被外物汨没了不明,便都坏了。所以大学之道,必先明此明德。若能学,则能知觉此明德,常自存得,便去刮剔,不为物欲所蔽。推而事父孝,事君忠,推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皆只此理。大学一书,若理会得这一句,便可迎刃而解。椿
  明德,也且就切近易见处理会,也且慢慢自见得。如何一日便都要识得!如出必是告,反必是面,昏定晨省,必是昏定晨省,这易见。“徐行後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这也易见,有甚不分明。如“九族既睦”,是尧一家之明德;“百姓昭明”,是尧一国之明德;“黎民於变时雍”,是尧天下之明德。如“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是不孝;到能昏定晨省,冬温夏凊,可以为孝。然而“从父之令”,今看孔子说,却是不孝。须是知父之命当从,也有不可从处。盖“与其得罪於乡党州闾,甯熟谏”。“谕父母於道”,方是孝。贺孙
  曾兴宗问:“如何是‘明明德’?”曰:“明德是自家心中具许多道理在这里。本是个明底物事,初无暗昧,人得之则为德。如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从自家心里出来,触著那物,便是那个物出来,何尝不明。缘为物欲所蔽,故其明易昏。如镜本明,被外物点汙,则不明了。少间磨起,则其明又能照物。”又云:“人心惟定则明。所谓定者,非是定於这里,全不修习,待他自明。惟是定後,却好去学。看来看去,久後自然彻。”又有人问:“自觉胸中甚昧。”曰:“这明德亦不甚昧。如適来说恻隐、羞恶、辞逊、是非等,此是心中元有此等物。发而为恻隐,这便是仁;发而为羞恶,这便是义;发而为辞逊、是非,便是礼、智。看来这个亦不是甚昧,但恐於义理差互处有似是而非者,未能分别耳。且如冬温夏凊为孝,人能冬温夏凊,这便是孝。至如子从父之令,本似孝,孔子却以为不孝。与其得罪於乡闾,不若且谏父之过,使不陷於不义,这处方是孝。恐似此处,未能大故分别得出,方昧。且如齐宣王见牛之觳觫,便有不忍之心,欲以羊易之。这便见恻隐处,只是见不完全。及到‘兴甲兵,危士臣’处,便欲快意为之。是见不精确,不能推爱牛之心而爱百姓。只是心中所见所好如此,且恁地做去。又如胡侍郎读史管见,其为文字与所见处甚好,到他自做处全相反。不知是如何,却似是两人做事一般,前日所见是一人,今日所行又是一人。是见不真确,致得如此。”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