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最基本的用人思路(11)

时间:2022-12-16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李娜|龚雪莲 点击:


    而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对治书侍御史刘洎的上书中提到的废除“国戚制”、唯才是用、唯贤是举意见的赞同并大力推行改革,则更具有说服力。

    刘洎主要针对尚书省而言,他在上书中说:“尚书省是个日理万机的机构,它们是处理国家事务的关键部门,因此,寻求尚书省众官员的人选,授予官职,确实是件有难度的事情。一旦官吏任免出错,被不称职的人占据了,那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原来,尚书省的诏敕总是拖延滞留,公文都堆满在案桌上了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为此,刘洎大胆地指出:

    贞观初年,国家还没有设尚书令、左右仆射等官职时,尚书省的事务非常繁杂,比现在多出一倍以上。当时任左右丞的戴胄、魏征二人都很通晓官吏事务。他们本身胸怀坦荡,品性刚直,大凡遇到应该弹劾检举之事,无所回避。百官懂得自我约束,朝中弥漫着一种庄重严肃的气氛,这都是因为用人得当的缘故。到杜正伦任右丞的时候,也比较能勉励下属。而到了近来,国家的一些重要法纪已不能正常执行了。因为功臣和国戚占据着要位,才不符职,而且彼此又倚仗着功劳或权势相互倾轧。在职的官员,大都不遵循国家的法律准则,虽然有的也想奋发努力,但是一遇到讥谤就害怕得不行。这是尚书省官员效率低下的根源所在。

    改变这一现状的办法,刘洎认为,需要选拔众多的优秀人才并授予官职,而且必须非才莫举,精心选任尚书省的左右丞及左右郎中。如果这些重要职务的官员选任真正做到了才职相称,就能消除积弊,国家的法纪就会得到完善的实施。

    其实当时李世民对尚书省的效率低下也有所闻,这份上书,句句说到了他的心里。于是,奏章上奏不久,他就任命刘洎为尚书省左丞,全力地支持他,让他在那里放手工作,清理积弊。领导者要根据人才的性格特点用人,让合适的人处于合适的位置上,使人尽其能,有效地发挥每一个成员的最大作用。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孜孜以求的,这涉及一个人才及岗位价值的最大化问题,与企业用人标准密切相关。蒙牛集团老总牛根生在谈到这点时说:“从人本管理的角度看,人人都是人才,就看放的是不是地方,这是一个人岗匹配的问题。这就像木头,粗的可以做梁,细的可以做椽,浑身疙瘩的还可以做柴火……人也是这样,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人才需求,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岗位适应性。”

    牛根生的话充分体现了“合适第一”的标准。管理者在选拔或培养人才时,重在把他放在或帮助他寻找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最适合的岗位,以便发挥他们的最大价值。

    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

    领导者要赢得下属的尊重,就应当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才,像“淘金”一样地发现人才,重视人才。

    有一个人即将背井离乡,到别的地方去居住。行前,他特意去拜访拉比,请拉比给他一些忠告。拉比想了想,就讲了一个故事:

    有位住在柏林的犹太人,时常梦见一个碾米厂的地下埋藏了许多珍宝。有一天,他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决定去挖掘这个宝藏。

    第二天黎明,他来到碾米厂,小心而仔细地挖掘起来,可是院子几乎挖遍了,也没有挖出一星半点儿东西来。

    碾米厂的主人闻声赶来,问他为什么到此乱挖一气。他只得说明缘由。厂主听完高声大叫:“真是太奇妙了,我也经常梦见一个住在柏林的人,他家院子里埋藏着许多珍宝。”

    厂主还念叨出那个人的名字。这名字正和这个柏林人的名字一样。    这个柏林犹太人赶忙马不停蹄地回到自己家里,挖掘自己的院子,没有想到还真的挖出了许多宝贝。

    拉比讲完故事,对前来请教的人说:“你知道了吧,有时自己的院子里也埋藏着许多宝物,只是我们没有挖掘而已。”

    这个世界并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发现人才的眼睛,领导要做到知人善任,就应当有一双善于识才的“慧眼”。

    古今中外,很多成功的领导者都坚持这一点:一个让人甘心追随的领导者应当是下属的知己。领导者关心、尊重、理解下属,并为之提供成长发展的机遇,使其有知遇之恩,才能让下属“士为知己者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