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事情的基本思路(15)
时间:2022-12-15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李娜|龚雪莲 点击:
次
别人说的并非是最好的
中国有句古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以当管理者面对一个重大问题需要进行决策时,会受到决策团体中其他成员的不同意的影响,尽管群体决策不一定就比个体决策效果好。个体可能会简单地服从群体而放弃自己的意见,哪怕决策者的意见是正确。
美国总统林肯上任后不久,有一天想到一个重要法案,于是他将手下的几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在会上正式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幕僚们的纷纷发表出各自不同的意见,几个人便热烈地争论起来。
在幕僚们讨论的过程中,林肯已经仔细地了解了其他人的看法并经过比较后,认定自己的方案最为合理。林肯还是认真听取了幕僚们各自不同的意见后,但在最后决策的时候,几个幕僚仍旧一致持反对意见,但林肯仍坚持己见,这时林肯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结果法案颁布后受到美国人民的大力响应和支持。
从表面上看,林肯这种忽视多数人意见的做法似乎过于独断专行。其实决策的前提只要是正确的,就应该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因为,所谓讨论,无非就是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选择出一个最合理的。既然自己是对的,那就没什么可犹豫的。
事实上,反对林肯的幕僚们并没有认真地看那个法案,只是有一个人反对,其他人也跟着人云亦云,只是一种条件反射,这本身就是一种从众心理的体现。不是从决策方案本身去考虑是否可行,而一味地附和别人的意见。
因为决策有时关系着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成败。事关重大,决策者心理总企图得到决策成员的支持,当其他人持反对意见时,决策者必然受到众人的影响。这是因为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更容易产生所谓的“冒险转移”,决策者会对众人的倾向而进行怀疑甚至否定自己,这时在众人的支持下冒决策风险的水平远远高于个人决策冒险的平均水平。
在一个群体中,人们都希望群体喜欢他、接纳他,决策者在面对群体时都有一种无形压力,谁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招致“背叛”的嫌疑,会被孤立,甚至受到惩罚,这时从众心理比较强的决策者,承受不了被孤立的压力。这就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要结合事实,多搜集信息,并进行考察论证可行性,才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从心理上也一定要打破既定的旧的传统观念,跳出从众的心理障碍。
在进行重大事项的决策时,决策者要摆脱群体的影响,跳出从众心理,就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决策的前提是正确。决策者要在确保决策的正确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被群体所左右,这就要求决策者自身素质要高,并且在决策前尽可能地多收集信息。决策者敏锐地判断出决策的正确性,以减轻自己盲从的心理,更多地运用理性的方法作出正确的决策。这还要求你要有自己的创意,不走寻常路才是你脱颖而出的捷径。不管是加入一个组织或者是自主创业,保持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2.决策不要怕孤立。在企业,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新的方案和想法一经提出,必定会有反对者。反对声中有对新意见不甚了解的人,也有为反对而反对的人。一片反对声中,领导者往往限于孤立之境。这种时候,决策者不要害怕孤立。对于不了解的人,要耐心地向他说明道理,使反对者变成赞成者。对于为反对而反对的人,如果没有事实依据说服你,那么,就干脆不要寄希望于他的赞同。
3.决策者要对做出的决策负责。决断是不能由多数人来作出的。多数人的意见是要听的,但作出决断的,是一个人。这个人必须对所作的决策负责。只有不怕风险,勇于担当责任,才能锐意进取,大胆决策。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企业高层领导者有效发挥人才的价值,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国第一代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发迹,关键在于他善掌“万能钥匙”。他起家之时两手空空,但到去世时已拥有近20亿美元的资产。人们对于这位“半路出家”的“钢铁大王”的成功感到十分的迷惑不解。
其实,卡内基的成功除了他有可贵的创造精神外,还有一点非常关键的,就是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他善于识人和用人。卡内基说过:“我不懂得钢铁,但我懂得制造钢铁的人的特性和思想,我知道怎样去为一项工作选择适当的人才。”这正是他一生事业旺盛的“万能钥匙”。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