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请示是员工的成长机会(4)
时间:2022-12-19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李娜|龚雪莲 点击:
次
宋朝年间,四川成都府秀才赵伯升辞别双亲,入京赶考。赵伯升出生在一个诗书世家,加上他自幼聪颖,少年时便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学识渊博。他在考场作了篇诗文之后,并自认为才高于世,无人能及,此次必中无疑。
赵伯升应召入宫后,仁宗见他年少俊朗,文如其人,心里十分高兴。又询问了许多事情,赵伯升对答如流,毫无偏差。仁宗见赵伯升年纪轻轻,才华出众,庆幸朝中又多了一个人才。可是同时又想到,赵伯升的这番人生经历,有点过于一帆风顺了,没受到什么打击,就很难懂得处世、为政的艰辛,此后难保没有挫折。过惯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又立时平步青云,也就难以沉下心来,为成功而耐心吃苦。如果不加以锤炼,德与才不能兼备,终难成为承担大任的栋梁。于是,仁宗对赵伯升的考卷吹毛求疵,使赵伯升由独占鳌头,变成名落孙山。
赵伯升盛气而来,此时丧气灰心,羞归故里,只好流落京城再等三年了。此时,身处逆境的赵伯升,与先前的踌躇满志相比,自然又有了另一番人生阅历和感受。从此他羁留京城,深秋过后,仆人也不肯同他一道吃苦了,偷着跑回家乡。赵伯升孤孤单单,旅费用尽,只好每天到街上,为人代写文书,卖些字画,勉强维持生计。同时抓紧时间,发奋读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尝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人也变得谦逊、深沉了。
一年以后,仁宗带着一名侍从出宫私访,在一家茶馆里找到了穷困潦倒的赵伯升。赵伯升并不知道眼前坐着的客人就是仁宗皇帝。仁宗在言谈之间故意试探他对一年前名落孙山的感受,赵伯升不但对落榜的事毫无怨言,人也变得虚心了。显然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德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仁宗于是决心委以重任。
仁宗向成都制置使王大人修书一封,让赵伯升去向他讨份差使。第二天,赵伯升带着推荐信启程赶回家乡四川,求见王制置,并说明原委。王制置将信将疑,待拆开书信,心中大惊,这分明是一道委派新任制置使的圣旨,信中还交代了王制置的升迁事宜。赵伯升此时才明白仁宗皇帝爱护和使用自己的一番苦心。
逆境是最肥沃的土壤。如果被培养的人拥有潜力,那么他就能在逆境中获得更好地锻炼,从而获得胜任刚高职位或承担更重要任务的能力。同样,如果被培养的人不能通过逆境的考验,那么只能说明其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不能委以重任。这时逆境就是一道最好的过滤器。
助人成长是管理者一项重要职责,只有下属获得了进步,管理者才算得上称职。
鼓励下属发表意见
鼓励下属充分发表意见,是领导者礼贤下士,尊重群众的具体体现。这对于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事业的参与感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它对实现领导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
鼓励下属充分发表意见能够避免或减少失误。集中群众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对领导决策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同领导者相比,下级距离基层和实际更近,接触基层和实际更多,对基层和实际情况的了解更详细、更准确,这是其一。
领导者是一个人的头脑,又受其地位的限制,不可能什么问题都考虑到,而下级是许多人的头脑,又各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合在一起,对问题的考虑就会更周到更全面,这是其二。
由于这两点,让下级充分发表意见,常常会发现领导者想不到的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好意见、好建议,有时还可能有新的突破性意见。领导者综合下属的意见就能做出比较完善、全面的最佳决策。
鼓励下属充分发表意见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领导者鼓励下级充分发表意见,会使下级感到自己不是一个被动的“棋子”,只有“听喝”受摆布的份儿,而是本单位、本部门主人中的一分子,是单位事业兴盛衰败有关的积极参与者。这样,就会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增强其参与感,从而更主动关心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愿和领导及其他成员紧密合作,为实现本单位本部门的目标和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鼓励下属充分发表意见有助于正确了解和使用干部。领导者能够从下级的意见中更好地了解下级观察、分析问题的基点、角度和能力,了解下级的思想政策理论水平,了解下级的长处和不足。这样,就可以使领导者从中发现人才,更全面地认识干部和更好地使用干部。
------分隔线----------------------------